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繼位,他的名字叫帝辛,史稱商紂王。
據《史記》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可見紂王不但不是昏庸無能之人,反而天賦聰穎、遠見卓識、能言善辨、勇武異常。
伐東夷的功勞與得失
商朝的東南一帶是淮水流域,有夷人,稱為「東夷」或「淮夷」。人方是淮水流域的一個強大方國,不服商朝的統治,成為商的勁敵。《中國通史》記載「人方即後來的東夷或淮夷」,《史記》記錄的方位更具體「淮浦之夷,徐州之戎」。
一次紂王舉行諸侯國大會,宣布各國按期應上貢的稅賦和方物,不料東夷的首領拒絕貢賦,沒等散會就逃了回去,這就是古書上說的「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紂王惱怒,決定征伐包括人方在內的東夷諸國。近代出土的卜辭、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有不少「征人方」「王來征人方」的字句,證明了毛澤東說的「紂王去打徐夷(那是個大國,就是現在的徐州附近)」是史實。
卜辭記載商朝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次出兵人數可達幾千至一萬多人。商朝人在作戰時有步兵,也有戰車。戰車用兩匹馬或四匹馬曳引,車上有幾名用青銅兵器武裝起來的士兵,軍隊出動時分成左、中、右三翼。當時還有東邊各國共同出兵支持王室作戰,所以伐東夷的戰爭規模巨大。
商軍中有一支「象隊」最令夷人恐懼。這些象生長在中原地區,被捉住後飼養馴服,成為運輸和進攻敵人的武器,古書中說「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東夷各部落經過戰鬥之後投降,紂王為了防止東夷再叛亂,將商軍留在東夷地區駐守,然後帶著俘虜班師回朝。從此以後東夷與商不斷朝聘往來,商文化源源不絕地傳播到東夷,而東夷的一些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和一些手工業的生產技術也傳入中原地區,經濟與文化得到了廣泛的交流,所以毛澤東說紂王「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卜辭記載商征人方往返一次需要200天左右的時間,是一件非常勞民傷財的事。安陽殷墟出土了一塊刻有「人方伯」字樣的人頭骨,顯然是商軍殺死了人方的君長並帶回其頭骨作為戰利品。雖然商最終戰勝了人方,但商的國力也因此而大大消耗,正如《左傳》所說「紂克東夷而損其身」,有得必有失。
相機而動的周
周武王一心想推翻商朝,可是基於商朝龐大的軍隊和人民對紂王的擁護而不敢輕舉妄動。恰好此時商朝內部一個「內奸」出賣了紂王,並且商朝大軍遠在東夷作戰,周武王終於抓住了這一僅有的戰機。
戰俘倒戈
紂王33年,周武王與紂王在牧野展開大決戰。由於商軍的主力部隊一時難以調回,紂王只好將70萬東夷戰俘及奴隸臨時武裝起來應戰。於是出現了「紂師雖觿,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史記),也就根本沒有什麼「血流遍野」或「商人痛恨紂王,倒戈相向」的場面,但卻有一個事實:周朝的軍隊還沒有碰上真正的商軍!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紂王見兵敗,「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死。」(史記)穿上綴滿珠玉的華服自焚身亡,不投降、不屈服。壯哉!
誰是「內奸」
《史記》載:「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微子是紂王的親哥哥,國家的重臣,卻背叛了紂王去引狼入室,所以微子是商朝真正的內奸,難怪毛澤東說「微子最壞!」
但周武王滅商之後並沒有立即封賞「有功」的微子,而是封了紂王的兒子武庚來管理商朝遺民。直至「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于宋」(史記),這一切扭捏作態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隱藏了什麼呢?!做了內奸卻得不到期待已久的表彰,反遭冷落,這大概也是眾多投降派的共同下場吧。相形之下,紂王的拒不投降自焚身亡顯得那樣高貴和光彩!
人民擁護誰
周滅商後,周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統治商朝遺民,還派了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監視武庚,謂之三監,按理說是萬無一失。但出人意料的事卻發生了:「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史記)約公元前 1025年,暴發了以紂王兒子武庚為首的人民造反,連商代殘餘的貴族及周武王的弟弟們都參加了。周的根據地「西土」出現了很大的騷亂,到此時,周人才真正遇到了當年遠在東夷駐守的擁護紂王的商軍。這場造反聲勢之浩大,反抗之頑強令周人永難忘懷。「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史記),用了整整三年才把這場暴動鎮壓下來,可見商朝遺民的團結與紂王的威望!雖然紂王已經不在了,商朝遺民尚想幫助他的兒子恢復商朝重返家園。
而西周末年的殘暴統治把人民說話的權力都剝奪了,於是出現了「道路以目」這個詞。公元前841年,忍無可忍的西周人終於暴動了,憤怒的平民和奴隸衝入鎬京,殺進王宮,周厲王倉皇出奔逃跑,首都一片混亂。公元前771年,犬戎伐周,京城告急,卻沒有一個諸侯來救。最後犬戎攻破鎬京,殺死「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平王被迫遷都至洛邑,歷史進入了諸侯問「鼎」、弱肉強食的東周列國時期。 唉...中國人民從此就不斷受苦受難了!嗚呼哀哉!何以復加!
誰殘虐?誰失民心?哪些歷史被顛倒了?一目了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